理化性质 |
密度:1.452 熔点:166℃ 蒸气压:10.5mPa(20℃); 17.6mPa(25℃) 毒性LD50(mg/kg):雄、雌大白属急性经口分别为6800、7700,雄、雌小白鼠则分别为7800、9100,雄、雌大、小白鼠急性经皮2500以上。雄、雌小白鼠亚急性经口无作用量分别为22.0、835,雄、雌大白属慢性经口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000、300。鱼毒TLm(mg/L):蓝鳃鱼10.25(96h),虹鳟7.22(96h),鲤鱼110(48h),水虱40(48h)以上。允许残留(mg/kg):果实3,蔬菜2,薯类0.2,豆类2。 性状:纯品为白色结晶。 溶解情况:可溶于丙酮、二甲苯、乙腈、氯仿、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四氯化碳、甲醇、乙醇、二甲苯,几乎不溶于水。 用途:内吸杀菌剂。对葡萄孢属核、旋孢腔菌属、长蠕孢属、盘菌属有特效,对苯菌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有抗性的病源菌也有效,可与多菌灵等交替使用。能防治茄子、黄瓜、番茄、草莓、元葱、花卉和葡萄的灰霉病以及由核盘菌属引起的豆科、莴苣、胡椒等的茎腐病和桃棕腐病。 防治油菜菌核病,每亩次用50%可湿性粉剂33~50g,对水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防治葡萄、番茄、草莓、黄瓜的灰霉病,用量同黄瓜菌核病;防治桃、樱桃等果树褐腐病,发病初期用1000~2000倍叶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防治玉米、小斑病,每亩次用50~100g,对水喷雾1~2次,间隔7~10天。 制备或来源:2-甲基丙烯酸乙酯依次与2-氯丙酸乙酯和特丁醇钾、氢氧化钠、醋酐反应,制得1,2-二甲基环丙烷-1,2-三羧酸酐(Ⅰ)。往Ⅰ的苯溶叶中,滴加3,5-二氯苯胺的苯溶液,立即析出中间体酰胺酸,滴闭,搅拌30分钟,减压除去苯,往残留物中加入醋酐和无水醋酸钠,搅拌下在100℃加热30~6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生成的醋酸和过量的醋酐,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洗涤残渣,干燥后的腐霉利,熔点165~167℃。 备注: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原粉为白色或浅棕色结晶,相对密度1.42~1.46。 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也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以产生抗药性,宜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皮肤沾染药液,应立即用水、肥皂冲洗。眼睛溅入药液,用大量水冲洗;如误服,应洗胃,并防止入胃中物到气管和肺中,请医生对症治疗。 类别:杀菌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