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一站式采购平台
日前,针对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对于材料减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合作,借鉴天然生物材料三维互穿微观结构的理念,将镁熔融浸渗至增材制造的镍钛合金骨架,构筑成轻质、高强、高阻尼、高吸能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8日发表在《科学进展》。
金属所项目研究员刘增乾表示,科研团队对自然界神奇“结构-性能关系”的理解,为设计综合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提供了独到的思路。
据悉,与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生物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通常显著优于其基本结构单元的简单加和,本源在于其复杂、多尺度的自组装结构。诸如贝壳、骨骼等在微观上呈现三维相互贯穿式结构,各组成相保持连通且相互穿插,由此实现各组成相在性能与功能上的优势互补,以及材料的同步强韧化。
除了高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异的导热与电磁屏蔽等性能,镁的阻尼性能显著优于大多数工程金属材料,甚至可比肩一些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但其强度与耐热性明显高于高分子材料,因此在减震、吸能、降噪等方面突显优势。
“镁及其合金的强度、刚度、塑性和断裂韧性仍低于钢铁和铝合金,且抗高温蠕变能力差,制约了其广泛应用。”刘增乾说,科研团队利用微观三维互穿仿生结构研制出新型仿生复合材料,不仅实现了镍钛增强相与镁基体在性能优势上的互补与结合,而且赋予材料形状记忆与自修复功能。
新型仿生复合材料通过多重机制分别提高强度和阻尼性能,突破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实现了镁合金的强度、阻尼和能量吸收效率等多种性能的良好结合,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已知的工程材料,有望成为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的新型阻尼减震材料。
招商会将于2023年3月10日正式启动,内容包含BNCC研发基地参观考察、BNCC全线产品推介、招商政策推介、代理折扣谈判,专车接送、免费提供星级酒店,诚邀您的参与!
了解更多> >至诚致远,用最真诚的心对待客户,争创客户心中的诚信品牌,不止于315,更是北纳生物时时刻刻的行动承诺。 诚信在心中,质量在手中。做优质产品,创诚信品牌。北纳生物一直在行动!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164239859,010-581037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