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一站式采购平台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of the photosystem I–IsiA–flavodoxin supercomplex 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常文瑞课题组与章新政课题组合作完成的。
光合蓝藻(Cyanobacteria)是海洋区域主要的有机物初级生产者,并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和易于进行基因改造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基因工程宿主菌,也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生物。蓝藻所生存的自然水生态系统营养成分、光照和温度等不断发生着变化,特别是铁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由于亚铁离子易被氧化成溶解度低的铁离子,从而造成铁离子在天然水环境中含量很低。而蓝藻中光系统I (PhotosystemI,PSI)及其电子受体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 Fd)都是结合有多个铁离子的蛋白,其数量在缺铁环境中会大幅减少。为了应对缺铁胁迫的生存环境,并维持高效的光合效率,蓝藻进化出一种有效的适应与调控机制,包括大量合成缺铁诱导的捕光天线膜蛋白-色素复合物IsiA及结合黄素单核苷酸的黄素氧还蛋白(Flavodoxin, Fld),18个IsiA结合在PSI的周围,增加PSI的捕光效率,同时Fld替代Fd从PSI接受电子,形成分子量超过2兆道尔顿的PSI-IsiA-Fld超级复合物。
该项工作报道了蓝藻Synechococcus sp. PCC 7942来源的PSI-IsiA和PSI-IsiA-Fld两种超级复合物的单颗粒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分别为2.9埃和3.3埃。PSI-IsiA结构揭示了蓝藻PSI三聚体核心与18个IsiA天线蛋白之间精确的装配原理和复杂的能量传递途径,并发现了新的色素结合位点及其相关的新能量通路。PSI-IsiA-Fld结构展示了Fld蛋白与PSI结合的具体位置及相互作用细节,揭示了在缺铁胁迫状态下PSI维持其有效电子传递的结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由于Fld电子受体结合的灵活性,研究人员通过外源添加和交联的方式固定了电子受体,从而成功获得了稳定的PSI-IsiA-Fld复合物。该项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蓝藻发挥光合作用及其动态调控的分子机理,并且为在结构基础上开展蓝藻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了数据。
水质安全我来测,家人健康我把关!水中氯离子浓度较高时,饮用有苦咸味,会产生腹泻现象。长期饮用,会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病症。
了解更多> >9月11日上午,2020第五届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博览会(BTE)在广州广交会琶洲展馆C区正式拉开帷幕。由董事长肖征先生、曹小惠女士、研发中心主任曹勋率代表团亮相F013展位,为本次大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了解更多> >9月19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医药博览会在泰州中国医药城会展中心如期举行,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十届,多年的积淀铸就了展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搭建了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还集聚海内外医药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了解更多>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164239859,010-581037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